输入法 搜狗输入法—输入法 搜狗输入法手机
四大AI输入法对比实测:搜狗、百度各显神通,最敷衍的是它!
现在谈起 AI,大家可能都已经司空见惯了,各个领域的软硬件厂商也都在尝试将 AI 融入产品。今天一早,小雷就又看到了一个 AI 相关的新闻——腾讯搜狗输入法宣布上线 AI 对话、AI 宠物、快捷问答等功能。
讯息很短,刚想打开浏览器查下更详细的信息,突然反应过来,我正在体验的微信输入法不也有 AI 问答功能,于是直接用微信输入法直接问了一下 AI:
「最新版搜狗输入法有哪些 AI 功能=」
微信输入法,图/雷科技
然后,微信输入法就在问题旁边弹出了一个窗口,并且生成了一串答案,更具体地介绍了搜狗输入法新上线的各个 AI 功能,包括 AI 帮写、AI 对话、AI 宠物、快捷问答等。
事实证明,这比打开浏览器搜索显然要更快捷一些,微信输入法的 AI 也没有给出错误信息。根据验证,基本就是根据腾讯搜狗输入法官方发布的信息,重新进行了一次梳理:
但对于初步了解腾讯搜狗输入法的 AI 功能更新,足够了。
不过这让小雷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好奇。要知道,微信输入法的 AI 问答功能支持的平台还仅限于 Windows 和 Mac,而且功能较少、交互方式也比较特殊。但实际上从 2023 年开始,很多主流输入法就开始加入了 AI 功能。
到今年,更多的输入法开始加入更多的 AI 功能,但时至今日,各家输入法都加入了哪些 AI 功能?又是如何设计交互方式?更重要的是,AI 输入法真能改变我们的「输入」吗?
首先要说明,AI 功能其实很早就出现在输入法上,但我们现在谈论的 AI,更多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比如百度输入法在 2022 年就上线过 AI 虚拟人「AI 侃侃」,但真正用上大模型,还要从 2023 年 8 月底上线的「超会写」AI 创作助手算起。
然后需要明确的是,各家输入法支持 AI 功能的更新节奏不一,比如前面提到微信输入法目前仅支持 Windows、Mac 平台,Android 以及 iOS 应该要等到下一轮更新才会推送。
图/雷科技
腾讯搜狗输入法则与微信输入法相反,目前 AI 功能已经上线了移动端,但桌面端还未更新。当然,两款输入法都是腾讯旗下,完全也可以在手机用腾讯搜狗输入法,在电脑用微信输入法,都能用上腾讯的 AI。
至于百度输入法的 AI 功能,目前已经支持了包括主流的四大平台,即 Android、iOS、Windows 以及 Mac。微软的 SwiftKey 没有桌面版,目前仅在 Android 端支持直接使用 Copilot,iOS 端还未支持。
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它们都是怎么做 AI 的?
先从刚刚更新的腾讯搜狗输入法说起。从功能上讲,腾讯搜狗输入法可以说是目前小雷体验过 AI 功能最为丰富的输入法,仅仅是「AI 帮写」就提供了 21 个帮写指令,包括聊天润色、购物神评、高赞朋友圈、书影音评、工作汇报等等。
腾讯搜狗输入法,图/雷科技
此外,腾讯搜狗输入法还支持 AI 对话、AI 语录、AI 配图等功能,其中「AI 对话」是内置了超过 20 个智能体,用户可以和「AI 宠物陪伴」聊日常生活的所有琐碎,也可以和「大学专业助手」了解更适合的专业,或者和「学习规划师」安排学习、向「约会助手」寻求建议。
交互上,使用腾讯搜狗输入法的 AI 功能,一般需要先点击键盘右上角的「AI 按钮」开启界面。但如果开启「打字弹图」,在微信等聊天界面输入内容后会自动弹出 AI 配的表情图。
另外在 iOS 备忘录等笔记类应用上,腾讯搜狗输入法还支持一键「AI 帮写」,根据上下文和选中文字生成内容。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设计还是很难把握用户意图,AI 实际上并不知道用户到底是要扩写、续写、润色还是其他?
同时还要指出,AI 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撑,成本和商业模式问题不可回避。而就目前,腾讯搜狗输入法选择了广告模式,好处是全部功能免费使用。
腾讯搜狗输入法,图/雷科技
作为 AI 功能覆盖平台最多的输入法,百度输入法的一大优势就是在移动端和桌面端都能享受到 AI 体验。不过具体来说,桌面端受益于大屏的优势,功能更加齐全,还有一个单独的客户端界面。
百度输入法,图/雷科技
这里需要指出,百度输入法 AI 功能在桌面端有两个入口,一是比较简洁的对话窗口,可以通过点击输入气泡、划词气泡或者快捷键唤出;二是通过点击桌面上的悬浮气泡打开完整的界面。
百度输入法,图/雷科技
功能上,桌面端主要分为了 AI 问问、写作助手、法律助手、聊天助手以及数字人五大类的智能体,来覆盖用户的主要场景。
从排列顺序可以大致推断,百度输入法应该是想把用户使用频率更高的放在更前面。作为最新加入的功能,「翻译」和「纠错」被放在很靠前的位置,足见重视程度。
相比桌面端,移动端百度输入法则更加专注于 AI 的写作功能,并没有加入各种数字人、聊天对手的对话功能。同时针对移动端用户的使用场景,百度输入法的 AI 功能还拥有神评论、高赞朋友圈、短视频配文、购物评价等智能体。
百度输入法,图/雷科技
另外需要指出,不同于腾讯搜狗输入法选择了广告模式,百度输入法选择了付费订阅模式。免费用户可以通过消耗点数使用 AI,基本用不了多少次,而目前新用户开通 VIP(连续包月)的价格还算便宜,但考虑到季付和年付价格,小雷还是比较担心以后的订阅费用。
百度输入法,图/雷科技
不同于腾讯搜狗输入法和百度输入法,微信输入法目前只有一个 AI 功能,用户也只能通过在输入内容后加上「=」,才能让 AI 生成回答。比如「在一加 Ace 3 Pro 的电池是」后加上「=」,AI 会直接回答相关的一些信息,用于日常简单查询信息相当好用。
微信输入法,图/雷科技
不过微信输入法的 AI 很难作为写作工具,也无法对日常聊天进行直接润色,更多是作为辅助。比如你无法让它写一段话来哄生气的女友,但它能够指导你去写如何哄女友。
这一点从「=」的设计中也能看出。
如果用过其他带有 AI 功能的输入法,大家应该会发现,大部分输入法都会设计一个单独的「AI 按钮」,需要先点击才能使用大部分自带的 AI 功能。这种交互设计的问题在于,使用习惯上比较割裂,并没有将 AI 功能真正融入到「输入」之中,同时输入法整体的设计也会变得异常复杂。
微信输入法则是将启动 AI 的按钮融入了日常的输入行为中,只需要加上「=」就能使用 AI 的能力,相对来说更「细无声」。不过说起来,在桌面端这种优势其实不明显,在手机上其实更能体现这种交互在使用中的「无缝」。
当然问题也是有,最直接的一个就是 AI 回答完了,用户还需要删掉「=」或者整句。
相比前三款国内大厂的输入法,微软 SwiftKey 说实话就有些敷衍了,基本上一句话就能说完:内置了网页版 Copilot。
在 ChatGPT 使用 SwiftKey,图/雷科技
展开来讲,SwiftKey 有专门的 Copilot 按键,点击后分为 Chat、Search、Tone(改写)、Compose(写作)。但每一个模块实质上都是拉起网页,与输入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交互上的打通,生成的内容只能通过选中复制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地方。
从这个角度,SwiftKey 号称「AI 输入法」实在名不符实。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微软,在没有想清楚 AI 与产品契合点的情况下,就一股脑地在旗下产品中插入 Copilot,并美名曰「AI XX」。
在 AI 的浪潮下,各大输入法厂商都在努力将 AI 融入到他们的产品中,以期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输入体验。然而,不同厂商的策略和实现方式各有不同,面对市场和用户需求,AI 输入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存在多种可能。
但无论如何,如何利用 AI 提高输入法的使用效率都是一条必经之路。AI 的引入,不仅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习惯、语言风格以及上下文语境,实时调整和优化输入建议,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更准确、更切合地进行表达。
另一方面,AI 的加入正在给输入法带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但如何在提供多样化功能的同时,保持操作简便,避免用户感到困惑或操作繁琐,也是输入法厂商在交互设计上的一大挑战。
微信输入法在探索一种新的交互方式,图/雷科技
同时输入法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除了输入文本,更多开始承载信息获取、知识问答、情感陪伴等能力。从办公到教育再到娱乐,AI 输入法需要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使用环境,但目前的实际应用效果仍待观察。
最后,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也是 AI 输入法无法回避的一环。目前,腾讯搜狗输入法采用广告模式,而百度输入法则采用付费订阅模式,两者各有优劣。
广告模式可以让用户免费使用全部功能,但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付费订阅模式则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如何定价和推广,需要深入考虑用户的支付意愿和市场竞争情况。
但这两种商业模式,能不能适应新时代,坦白讲还存在很大的问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未来 AI 输入法既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也要实现正向的盈利模式。
所以总的来说,AI 输入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个性化与智能化的平衡,到功能丰富与操作简便的矛盾,再到应用场景的扩展和商业模式的探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厂商们不断创新和改进。
同时也只有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输入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腾讯搜狗输入法全新升级:上线AI搜索
近段时间AI搜索新战事打响,互联网大厂争相卡位。11月21日,腾讯搜狗输入法进行全新升级,在腾讯混元大模型技术的支持下,推出和升级AI搜索、AI快查等重要功能,实现“输入即搜索”,且全部AI服务均为免费。
记者体验发现,在最新版腾讯搜狗输入法上,输入框也是搜索框。用户输入信息或者提出问题,都可以快速获得相关答案,比如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在聊天框内输入关键词,点击候选区的图标放大镜,AI搜索便会提供一套包括定义、分类、产业政策、发展趋势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科普帖。
在文案编辑和创作时,如果遇到专有名词,用户在电脑上相关词汇后加上“=”号即可自动搜索,直接呈现答案。
据悉,目前该输入法的AI快查已涵盖40多个生活场景。包括房贷计算、延迟退休年限计算、节假日、城市信息、翻译、古诗词等日常生活需求,均可实现“边聊边搜”。
搜狗输入法推出AI搜索,并非偶然。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多家互联网平台都针对AI搜索发力新动作。今年10月底,知乎在“知乎直答”产品内上线了“专业搜索”功能,瞄准需要研究特定领域、分析专业文件或文献的用户群。百度则在传统搜索优势基础上,置顶了“AI智能回答”的结果。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也在11月21日高调宣布,计划于本月发布一款全新的AI搜索产品。
AI搜索为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AI搜索被视为一个比较容易实现商业化的突破口,AI搜索不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应用场景广阔。
“我们的输入法国内的用户基础很大,每天约有6亿人次在用。”搜狗输入法大模型产品负责人柴宝全对记者坦言,所有的产品只要自身有一定规模,都在考虑怎么把大模型的能力、AI能力接入到现在的产品里面来,获取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收益,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今年10月底,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AI搜索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谷歌、百度、豆包等国内外搜索巨头和新锐厂商正在不断探索AI搜索的全新形态,AI搜索正从信息获取工具向信息一体化处理产品形态跃迁,搜索场景趋向垂直化、细分化和专业化,将重塑搜索行业生态。记者注意到,以Perplexity为代表的国外AI搜索引擎已推出订阅服务,不过国内用户目前仍普遍习惯免费搜索服务,AI搜索的商业化探索比拼才刚刚开始。
原标题:AI搜索新战事打响,搜狗输入法输入框升级
(北京日报)
AI搜索战局再添新玩家:搜狗输入法的机会与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今年,大模型落地步伐不断加快。尽管人们期待的“超级App”尚未出现,但传统互联网产品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被AI技术改造升级。
搜索无疑是今年最热闹的AI赛道之一,腾讯、百度、360、知乎、夸克等公司纷纷了推出AI搜索产品或功能。11月21日,搜狗输入法也加入这一赛道,正式推出AI搜索功能。
数据显示,搜索是用户使用大模型的最高频场景之一。在与大模型相关的产品中,超过65%的用户需求集中于提升工作与学习效率,其中“搜索问答”需求占比高达45%。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AI搜索行业发展报告》指出,AI 搜索的本质在于更准确地理解搜索问题的意图,并完成更端到端的任务。
这个过程中,AI 技术能帮助搜索引擎更好理解用户语义并支持个性化推荐和跨模态、跨语言检索、交互等功能,相比传统搜索引擎“采集-处理-展示”的检索流程,AI搜索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近两年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进一步降低了AI搜索的门槛。目前,市面上的AI搜索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原有搜索引擎的AI能力升级;二是以对话式搜索为代表的AI新应用;三是用AI搜索推动效率工具的革新。
而搜狗输入法属于第三种类型。搜狗输入法大模型产品负责人柴宝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搜狗输入法关注的是即时信息获取的需求,而不是替代专业搜索。当用户有更深度的搜索需求时,依然需要依赖更专业的大模型产品。
让输入框变成搜索框
据记者测试,在最新版的搜狗输入法上,AI搜索功能已有多个入口。
比如在移动端,输入关键词后,候选区会有一个常驻的“放大镜”图标,点击之后即可获得搜索结果。
在PC端,用户输入文字时,在相关词汇后加上“=”号,输入法就会自动搜索。另外在浏览网页时,也可以通过划选相关内容,进行AI搜索。
此外,针对用户日常生活场景中需要频繁查询的信息,搜狗输入法这次也推出了“AI快查”功能。例如,用户在聊天框输入城市+天气,产品上就会出现“天气查询”的联想词,点击即可获得天气信息。目前,AI快查已涵盖40多个生活场景。
值得观察的是,对于一款工具产品,用户更在意的是使用效率。比如输入法,用户的目的是输入文字,AI搜索作为一个附加功能,用户是否能够养成使用习惯,将是决定搜狗输入法AI布局成败的关键。
除了输入法产品的AI能力升级之外,记者发现,搜狗也在尝试拓宽自己的业务边界。
据记者了解,当用户把搜狗输入法升级到最新版本后,在PC端通过“Alt+空格”的快捷键,便能唤起一个桌面AI助手,并可提供搜索、帮写、智能体等功能。
这个场景完全脱离了输入法,相当于搜狗团队做了一个全新的AI助手产品。虽然从功能的丰富度上,搜狗输入法的AI助手与市面上其他产品相比要少很多,但作为拥有6亿使用用户的成熟产品,搜狗做AI助手的想象空间要比其他新产品大许多。
现在,各个新推出的AI助手产品都在增加营销投放,以提高自身的市场渗透率,但从用户角度,新下载App的习惯成本又非常高。而搜狗输入法本身就是一个用户高频使用的工具,它在输入法的基础上新增AI助手能力,就无需考虑获客问题,只要想办法引导用户打开和留存即可。
腾讯混元的生态打法
如果把视角再放大一些,会发现,搜狗输入法的这些尝试,也是腾讯布局大模型的一个缩影。
2021年,腾讯完成了对搜狗的收购,因此搜狗输入法此次AI能力升级背后,腾讯混元大模型也扮演着技术底座的角色。
今年年初,腾讯混元完成了架构升级,从原先的Dense架构升级为MoE架构,并将模型扩展至万亿级参数规模。而新升级的“腾讯混元Turbo”大模型性能大幅提升,与上一代腾讯混元Pro相比,训练和推理效率提升了一倍,推理成本减半。
随着性能提升且成本下降,腾讯混元在越来越多场景下的可用性都大幅提高。据记者了解,过去,腾讯内部很多产品还会使用一些外部开源模型,但现在已经都收敛到腾讯混元。官方数据显示,腾讯混元已经与腾讯内部700多个业务和场景深度整合。
另外今年5月,腾讯也发布了旗下首款大模型App“腾讯元宝”。目前来看,元宝App在市场上的声量并不大,但实际上,它的调用量并不小。
比如搜狗输入法的AI搜索,实际上就是嵌入了腾讯元宝的“AI搜索”能力。因此,仅内部业务,就给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应用土壤,这将有利于其进一步迭代。
与此同时,丰富的产品矩阵,也让混元大模型拥有了不同的场景入口,再加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QQ音乐等腾讯独有的内容生态,让腾讯在抢占大模型市场时变成了生态作战。
现在,大模型的发展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模型要不断迭代,追求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另一方面则是要摸索应用场景,让大模型产生更多真正的价值。
针对混元大模型接下来的发展,腾讯混元模型应用负责人张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了一些规划。他表示,腾讯将上线新一代模型,参数会比现在的混元Turbo小,但生成速度提升了1倍。
另外,腾讯还计划开源更多尺寸的模型,以及在元宝APP中,即将上线语音通话、AI写PPT等功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