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展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陈荣雪
北京劲松北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智慧服务平台
2020年7月15日,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老龄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第《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号。
目前,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劲松北社区因老化而进行的改造工作已过去近一年时间。
北京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对经济困难老年户进行适龄改造,而2019年4月推出的南二社区,也是北京首个政府资助的养老住房项目。 ——是北京市引入社会制度、利用社会资本开展老旧社区适老改造的首次尝试。
联名信
“变化这么大,我第一眼看到还以为走错地方了!”居民林海说,她刚从女儿家回来,来到小区,一进去就惊呆了。守着入口和赭红色条纹,跑道蜿蜒,整个庭院干净整洁,理发店和修理店焕然一新……
到处都没有停放的自行车,街道上没有经营的小商店,记忆中的老街景已经完全消失了。
“2019年7月,我们正式启动了金城北社区老龄化改造工作。”金城区办事处四级调研员、城管办副主任何海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一决定源于下列:收到的信件居民的联名信。
“信中包括要求加装电梯、无障碍防滑地面、营造适合老年人的环境等。”满头银发的蔡勤英并不害羞,没有。这封联名信的发起人。
她是小区建成后第一批搬进的居民之一,年轻时曾在北京齿轮厂车间担任党支部书记,退休后担任居委会主席。协会。今年她就78岁了。
“四十年前,我们生活在金城,心里充满了工人阶级的荣誉感。”蔡勤英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批有组织的住宅开发项目。过去,《作品数量》有“都精彩”的美誉。
“‘黄昏看金城’。目前,金城北社区有3605户居民,40%的居民年龄在60岁以上。”蔡勤英说,人口老龄化,社区也在老龄化。他感叹这正在成为现实。改造以适应老化的需要。
在国家老龄局党委委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绍眼中,老旧小区适老改造是真正刻不容缓的“救灾”工程。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年轻的社会,所以大多数住房和基础设施都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吴玉绍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房间里光线昏暗。道路崎岖不平是老年人的一个难题,导致经常摔倒,而大楼内没有电梯,大楼入口处也没有无障碍坡道,所以很多老年人都处于“悬而未决”的境地。 “老人”。
另一方面,家庭护理对于我国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将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提出的“9064”养老发展目标,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服务支持下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能够在家接受护理。对于通过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来说,只有4%的老年人会住在养老机构中。
“如何让老年人在老年社区得到满足、幸福,是老年社区老龄化改造的目标和方向。”吴玉晓说。
告别黑色指纹
据国家老龄局、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58.7%的城乡老年人很明显,他们认为这个住房不合适。觅食。老年人最常报告的三大问题是缺少警报、缺少扶手和照明不佳。
在蔡沁英家中,记者讲解并演示了每一项考虑老龄化改造的成果,比如床边的紧急呼叫装置、走廊角落的红外感应小夜灯、无烟灯等。 - 防滑浴缸。马桶椅和防滑垫.
蔡说:“通常,厕所都有扶手,但我没有安装,因为已经有一个小扶手,不需要安装新的扶手。”
对此,吴玉绍先生表示,“适老改造不需要刻意追求‘高大上’,但确实需要以‘扁平化、小规模’为目标。”因地制宜,聚焦问题,从解决老年人最困难、最不方便的环境问题入手,让老年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幸福感、安全感。 ”。
尽管各户老人的需求不同,但2020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仍然提取了7个基本项目和23个可选项目。
例如,翻新地板时,防滑处理和台阶处理是基本项目,而平滑、硬化和安装扶手则是可选项目。
装修卧室时,基本项目是床头护栏扶手的安装,护理床和防褥疮垫的安装是可选的。
改造卫生间和浴室设备时,基本思路是安装淋浴椅,协助老人洗澡,选择包括将蹲便器改为坐便器、改为杠杆式或感应式龙头、增加更多淋浴空间。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劲松北地区自治委员会书记陈波向记者介绍了具体情况。当工作人员来到这里为老年人进行关爱性装修时,他们发现许多房屋的走廊墙壁上都有黑色的手印。原来,从卧室到卫生间的通道总是让很多老人感到焦虑。老年人在该路段行走时常常要接触墙壁,以防止滑倒。
“自从安装了感应夜灯和定制扶手后,老人说在家里走动更安全了,可以告别黑色指纹了。”陈波说。
北京劲松项目老年卫浴改造
要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
与翻修房屋不同,翻修适应老龄化社区更为复杂。
“社区毕竟不是养老院,在适应老龄化过程的时候,要考虑到所有年龄段的需求,包括年轻人、儿童,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需求。是的。”吴玉晓在参观劲松北时说道。社区。我们多次强调,社区改造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基层组织的动员。
以加装电梯为例,乍一看似乎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但实际上,居民根据楼层、年龄、身体状况的不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担心电梯噪音,有的人担心影响家中采光,有的人担心隐私暴露,有的人就是不想付钱。还有一些人……”陈波5月20日推出,《瞭望东方周刊》。2020,《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手册》建议,高层住宅加装电梯,经公寓楼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且其他业主不反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此前,安装电梯需要100%居民签名。
陈波先生说,“谁也不能决定改变什么、如何改变”,并补充道,“我们召开了20多次居民会议,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2000多名居民,讨论了社区重建计划。” “我们已经重复了很多。”停车场管理、安保、绿化、照明、电梯安装等21个方面共51项,每项均由社区居民自行决定。
15万亿市场,蓝海?红海?
“每个家庭都需要适龄改造,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适龄改造。”北京安信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材料市场协会老龄产业会长鄂俊宇, 说:该分会表示,近年来,考虑到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变革需求“大幅”增加。
国务委员、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邱保兴表示,如果仅对400亿平方米现有旧建筑进行改造,做好老化准备,市场规模就可能达到15万亿元。估计了。然而,这块大蛋糕被业内称为“看得见、吃不到”。
鄂俊宇先生坦言,“政府购买的老年改造服务与用户自愿消费的市场份额应该是2:8或1:9,但目前基本处于‘逆转’状态”情况。”告诉。
对此,新工适老工程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锋锐先生表示,中国的老人舍不得花钱,孩子也不明白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不能感觉够了。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组织尚未形成,业务难以推广。
但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了适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或者说是这块蛋糕“不是看的而是吃的”的更重要原因。
《瞭望东方周刊》 当被问及“为什么没有针对老年人的适合年龄的修改?”时,33% 的人表示他们不知道在哪里进行适合年龄的修改,27% 的人表示不知道不知道他们多大了。 26% 的人表示他们不知道该去哪里,并表示他们向一位老人讲述了此事,但遭到拒绝。
为什么?研究团队介绍,以最常见的扶手为例,在网上搜索关键词“老年扶手”时,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材质为上面写着“抗菌”,结果发现,显示了多种类型的扶手。 “尼龙、304不锈钢”等等。
老爷子看了半天,不知道哪一个更好,但最终看腻了,也就不再胡闹了。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实施老年友好型变革的困难不在于晚推出,而在于早评估。
他指出,要达到“长者友善”变革的理想效果,变革团队首先要了解长者的身体机能和家居环境,并与长者沟通。但大多数企业“假装照做”,无法掌握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况。
对此,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朝阳区创建并发布了北京市首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考虑老龄化改造评价标准。 2019年,金松社区改造引入了这一评价标准。
“生产老年友善产品,实施老年友善转型,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吴玉晓表示,我国的老年友善转型市场还不成熟,他表示,对于金松先生来说,不仅仅是营收模式的问题这需要探索。高行业标准和真正专业、老年友好的服务体系。
标题:北京市适老化改造申请条件,适老化改造:北京"吃螃蟹"什么意思
链接:www.ggaan.com/news/sypc/707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